收到痞客邦要收回我的部落格訊息
讓我想起最初在上面寫文的憂傷回憶
因為不確定什麼時候會收回
就讓我呈現一下長大的總裁最新力作 -- 2024年夏天我去印度比賽的回憶錄
2024年夏天我在印度比賽的回憶錄
今年暑假,我遠赴印度參加InIMC數學比賽,順便探索這個被蒙上神秘面紗的國度。而這次的旅程,不僅刷新了我對印度的認知,也使我懂得更珍惜台灣的環境。
我們搭乘紅眼班機從台灣出發,中間在曼谷與新德里轉機,費了不少時間,到比賽地點Lucknow的時間正是當地的早上七點。經過二次的轉機,每個隊友臉上都是一臉疲憊。剛下飛機,一股熱浪就滾滾襲來,伴隨著空氣中動物排泄物的氣味,鼻孔像是被迫塞進馬桶,潮濕的空氣也讓我的衣服瞬間濕了一大片。在從機場開到市區的路途中,縱使路上車潮與喇叭聲不斷,卻看到幾隻牛懶洋洋又大方的躺在街上,這是因為在當地的神話裡,牛是最神聖的動物,所以傷害牛的行為都是違法的。由於抵達時間很早,我們被巴士直接載往比賽場地,是當地最大,也是世界紀錄最多人數的國高中小學綜合學校—CMS(2023年記錄全體學生數61345人)。一進學校大門,工作人員就依序為我們套上花圈,並在我們額頭點上朱砂,保佑平安。我們與其他國家選手們輪流在大會的進場處拍攝團體照,之後就被帶進學校裡品嚐第一頓印度料理。學校餐廳的座位很少,蒼蠅比座位多數十倍。因為擔心還沒考試身體就陣亡,所以我只敢吃一點烤餅。好不容易撐到下午終於可以進旅館,只不過發現進旅館還要重新安檢,門口又排起長長的人龍。我們又累又渴,看著旅館服務生手上一盤已倒好的飲料,即使出發前隊友們互相提醒絕對不能喝非瓶裝水,這時卻屈服於身體的慾望,爭先恐後的接過服務人員手中冰涼的飲料一飲而盡。我靠著意志力吃完晚餐,與隊友們完成賽前最後一次隊際賽練習,並且彩排文化交流要表演的體操。此時,一輪明月已高掛在夜空,靜靜的看著我。眼皮越來越沈重,我也漸漸昏睡過去。
印度與台灣時差不是整點,而是2.5個小時。在旅館醒來的我,完全忘了昨天的視覺嗅覺衝擊,彷彿置身在台灣。我們住的旅館才開幕一年左右,非常新穎,冷氣也很強。旅館的大門就像哆啦A夢的任意門,隔離了門內奢華又涼爽的五星飯店與門外蒙灰又濕熱的殘破巿容。
第二天的行程早上有趣味遊戲競賽,下午則是開幕式活動。一到會場已經排滿了桌椅。原本預計九點開始的競賽因為工作人員對程序沒有共同的認知,延至十一點半才開始。現場選手們大概將近千人,十分混亂。我被安排和一位來自Botswana 的男生對決,看誰能先將手中的立體積木排成指定圖案。我操作半天沒有排出來,抬頭看看對手,他的表情比我更加茫然。我們這隊靠著隊長得分晉級到複賽,但最後還是敗下陣來。
下午的開幕式毫無意外也在印度式效率下延遲開場。這個數學比賽印度官方十分重視,有政府官員來致詞,也有新聞台採訪。印度方派出了很多不同團體上台歌唱及跳舞,雖然表演十分精彩熱鬧,各參賽國家也舉國旗輪流上台拍照,然而行程延滯太久,到了晚上九點還沒結束也沒吃晚餐。二天下來不停等待與延後進食的循環放大了時差,每個人都疲累不堪,只想趕快回到旅館休息。而這次活動的重頭戲即將在明天登場。
第三天是正式的比賽。為了避免身體臨時出現狀況,旅館的早餐我跳過新奇的菜色,特意選擇昨天已通過我人體試驗安全的食物。坐上往考試會場的巴士裡,感覺像是要奔赴戰場的戰士,既興奮又忐忑。 雖然這不是我第一次出國參加比賽,但步入考試禮堂時,雙腳還是控制不住的發抖。為了避免各國選手用自己國家的語言交換訊息,主辦方將每個國家的選手座位錯開。我們先找到貼有自己名字的座位,之後主辦方的印度老師在前面帶著大家用英文禱告。在一聲帶有印度口音的「START」,所有人迅速翻開桌上信封拿出考卷,映入眼簾是那比之前寫過的考古題還難上幾倍的題目。雖然只有十五題,但九十分鐘顯然不夠用。就這樣,伴隨著布幕上倒數的時間,每分每秒都像在嘲笑我無能般的茍延殘喘。
個人賽結束之後休息半小時輪到隊際賽登場。這時以國家為劃分的各個小隊要坐在一起,場面頓時混亂起來。此起彼落的搬桌子聲夾雜著各國語言,配合著台上一位老師聲嘶力竭的叫大家「Don’t move」,將原本嚴肅的比賽迅速切換成災難片頻道。好不容易將座位調整好,這時監考老師逐一走到各小隊發放試題信封。我環顧四周,發現有隊伍擅自打開信封偷看考卷,我和隊友們立刻化身正義使者大聲舉手喊Cheating! 沒想到聲音像是回音般的在偌大的禮堂四處響起,原來許多隊都已經偷跑。開始適應印度效能的我,瞥見在場外苦笑的家長們用默契的眼神交流打氣。
七十分鐘後隊際賽結束,隊友們紛紛露出劫後餘生的笑容。午餐後主辦方安排了市區參觀的行程。由於前一晚肚子非常不舒服,決定和另外一位已經拉肚子的台灣選手回旅館休息。或許是幾天下來壓力終於解除,晚餐我在旅館餐廳享受到印度之行最美味的一餐—辣到剛好的印度咖哩配上熱騰騰的烤餅。在任意門的這一邊,既沒有蒼蠅共食的景象,溫度也乾爽宜人。但仿佛是哀歌前最後的狂歡,數小時後我們陸續收到自己個人賽的成績。
當天晚上還有另一個高潮,就是與主辦方爭取隊際賽分數。我們先拿到主辦方提供的隊際賽解答與自己答案卷的掃描檔案,接著再就自己答案的每一步驟與代表台灣的要分人員解釋。這對我來說是全新且震驚的認識—並非答案正確就代表滿分,過程中的邏輯思考與推理,每一步的縝密都攸關給分。
第四天早上主辦方安排大家去車程二小時之遠的購物商場逛街。這是我來到印度後除了學校和旅館之外第三個景點。一路上我好奇的看著窗外的街景,感受這個神奇國度裡的各種驚奇。泥濘沒有舖柏油的街道,糾纏如大鳥巢的電線,柑仔店門口如同門簾厚的蒼蠅大軍,隨地小便的印度人。但印象最深刻的,還是街道上不絕於耳的喇叭聲。印度的街道從不是安靜的,就像印度的天空總是蒙一層灰,好似畫質不佳的古老照片。然而印度的喇叭聲並不是無禮的,你不會看到因為被按喇叭而下車爭得面紅耳赤的印度人。相反的,在我看來,印度的喇叭聲更像是善意的招呼和雷達,用來標註彼此位置,以免不小心撞到。因此,縱使車潮洶湧,紅綠燈也只是裝飾,卻幾乎不曾看到車禍。不過若是身為行人,印度的喇叭聲代表絕對的權威,沒有讓路給行人這種事。
當天的文化交流之夜是另一個大家十分期待的活動。每個國家都必須準備一項表演。台灣國小隊在投票之後決定表演公立小學都有學過的健康操。雖然我們本就無心爭取最佳表演獎,卻也認真練習了好幾次。只是沒想到許多國家選手當天換上華麗又專業的服飾,使出渾身解數端出完全值得買票入場的表演,讓人不得不懷疑他們只是順便來比賽的專業表演者。在表演結束後,主辦方邀請所有人上台跳舞,大家跟著音樂輕鬆搖擺晃動,連日來的疲累與壓力,都隨著音樂歡快的甩開。活動的尾聲是交換禮物和拍照。我們每個人都有準備名片和數十份小禮物,大家趕緊找其他國家選手交換。我的禮物很快的跟著新主人展開新的旅程,而我手上也換來一袋世界各地的紀念品。
第五天也是我們在學校的最後一天。早上有印度的媒體專訪。爸爸和另外一個家長被推派為家長代表,回答媒體提問。我和另外一位選手則是台灣小學生代表。記者詢問我覺得這個比賽的意義是什麼?我回答「這是國家間的競爭,卻也是我們能夠相互認識的機會和橋樑」。
下午的閉幕式也是頒獎典禮。在這之前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有獎項。雖然知道分數,但由於不知道其他國家的分數,因此多數人覺得拿獎希望渺茫。當司儀從A開頭的國家一直頒獎到最後一個S開頭的斯里蘭卡,我也由輕鬆變得坐立難安,心跳聲成了響亮的節拍器,旁人的聊天成了遙遠的回音。終於,布幕上打出了我們隊伍的個人賽獎項,接著司儀逐一唸出了我們每個人的名字。我個人拿到銀牌,我們隊也在隊際賽和團體賽中拿到季軍。看的出來每個人都對自己的獎項覺得滿意與驕傲。我想到近乎半年的努力以及最後一個月每天8小時的衝刺,不自覺眼眶熱熱的。我們與台灣國中代表隊一起拿著獎盃在台上拍照,也為這次的比賽劃下最後的句點。
晚上回到旅館,大家把所有台灣國小隊的獎盃集中,開心又帶點感傷的最後一次聚集慶祝。從四月開始的培訓,一次又一次聚在一起培養解題默契,到抵達印度決賽戰場的疲累與不適應,戰友們就這樣一路互相支撐直到這段旅程的最後一天。2024年的夏天,我們為彼此澆灌,也在共同的回憶中留下自己的身影。
回去的路上,看著窗外不斷移動的風景,心中也五味雜陳。這幾天的旅程,短暫卻又漫長,驚奇卻又驚嚇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,書中的各種照片與描述都不比自己親身體驗真實及撼動。即使現在已身處台灣,但我的心仍不時回到那炙熱的夏天,那個充滿熱情的印度國度。